成功案例
GuanHang &Machinery
全国首条!武汉吊轨列车试行后网友嘘声一片:真的不会掉下来吗
未来的世界是啥样子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人类对于未来社会的设想开始变得狂热,层出不穷的科幻作品为人类勾画出一幅又一幅光怪陆离的未来画卷。
其中关于衣食住行中必不可少的出行方式,也展现出和现在不同的特点。令人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五颜六色的,在空中高速行驶的“空中列车”。
虽然目前人类仍然没能发明出如火车一样的飞行工具,但在空中铺设轨道,让列车以倒挂的方式在空中运行慢慢的变成了了可能。
这次开始运营的列车名为“光谷光子号”,这一列外表银蓝相间的列车,与常见的地铁或其他列车最大的区别,在于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车头。
看起来好像只是一个由众多玻璃围成的箱体,而乘客只需要进入其中,就能够最终靠该列车被送到各站点。无论是外表还是它的运行方式,都充满了科幻感。
其实这样的想法大可不必,因为吊轨悬挂式列车虽然看起来科幻味道十足,但它却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相反这种技术的出现时间,要大大早于人们的估计。
早在19世纪中叶,德国人就将电磁技术与轨道交通技术相融合,制造出了吊轨悬挂列车。最早这样的形式被使用于煤炭运输,是德国著名工业区鲁尔的黄金线年在德国伍珀塔尔市,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悬挂列车轨道。
二战结束以后,日本的科学技术快速地发展,各行业学科百花齐放。为了改善国内日渐增长的交通通行条件,日本继德国后,成为了世界上第二个掌握吊轨悬挂车辆技术的国家。如今在日本的千叶县等地,仍然运行着不少吊轨悬挂电车。这些交通工具无视交通拥堵繁忙,也无需考虑因为天气情况造成的路况条件,能保持自身的工作速度稳定运送旅客。
相比起前两个先发国家,我国算得上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此种技术,并将其正式启用的国家。虽然这次武汉的新闻备受瞩目,但其实早在本世纪初我国就慢慢的开始了相关建设。
2005年我国第一列吊轨悬挂列车在大连试行,在那以后单轨列车开始大规模出现在众多城市中。当然比起吊轨式这种略显“惊人”的方式运行的列车,显然“跨轨式”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重庆市的著名“地标”之一,李子坝“单轨穿楼”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有趣的是,往往对于乘坐悬挂式心存顾虑的人们,反而对于电车穿过楼房更易于接受。
不过无论是看起来“安稳”的跨轨式,还是更具未来感的悬挂式,其实设计之初皆是城市交通建设中的无奈之举。
吊轨列车的设计初衷这一点从最早的悬挂式电车雏形——德国鲁尔地区的建造经验中可见一斑。当初之所以用这种方式来运煤炭,正是出于节约空间的考虑。
在任何一个工业深度发展的地区,土地建筑面积都是寸土寸金的存在。为了建造适配工业发展的厂房和其他基础设施,交通空间势必被一再的挤压。
而随着工业发展的不断深化,对于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效率要求也慢慢变得高。原本留出的铁路或公路运输空间,已经没办法符合人们出行的需要了。
然而在某些非平原或者矿山所在地,在原有的交通空间以外的地区修路,难度和成本都会无限放大。以伍珀塔尔的悬挂式电车为例,很多人看到的是电车一路上经过山谷,河流时目之所及的美景,但试想若不是用悬挂式单轨的方式,而是在这一些地方修路将是怎样一种难度。
如果沿着这样的一个思路,来对比我国率先发展跨轨式和悬挂式电车的城市,就能够一目了然了。
在这些地区按照传统方式建立一个综合性的交通体系的话,要保证人类能高效率的跨越城市的中心,避开拥堵的道路一定是一个难度极高的挑战;而单轨列车具有不占用地面空间,建造成本低,抗天气影响强,运输稳定性高等优势,可谓是山地城市最为适宜的普及交通工具。
虽然这项技术已出现了多年,但人类对于悬挂式单轨列车的质疑任旧存在,“要是一不小心掉下来怎么办?”恐怕是人们考虑的最多的情况。那么在行驶过程中保证列车的安全又是怎样做到的呢?
说到列车的安全就必须先从列车的动力方面讲起,我国的磁悬浮式单轨悬挂列车,采用的是永磁磁悬浮技术。
在这种技术的应用中,由于“异性相斥”的原理,列车和轨道间并没有真正的接触。
由于同轨道的接触来自于电弓,所以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悬挂式电车的安全。首先由于它的存在,意味着在正常行驶中列车的位置将保持在轨道正中,不会轻易脱落;而且电车的转向装置同样被包裹在密封钢中,其强度和安全性都是有保障的。而转型装置和车体间的高强度钢索,同样为行驶安全加了一个双保险。
如今的悬浮式单轨电车,处于安全上的考虑,如果出现运行问题将采取同电梯一样的抱死保险方式。也就是说即使真的遇到事故,最坏的可能也仅是被困在半空中。
当然列车同样也有自己的自救方式,如果列车因为故障被困于半空,那么其自带的滑梯等撤离方式将会启动,以保证车组和乘客人员们能够安全返回地面。最新的武汉电车其长度超过二十米,而宽度超过两米,单程可运载人数已达到了200人次。
由于单轨电车自身的特性,这种新型运输工具具有无需调头,可以向双方向任意行驶的特点,而无需车头带动不但节省了空间也减少了车辆自身的重量。
无论是大连市还是重庆市,悬挂式电车的乘客大多以抱有好奇心的游客为主。使用其作为日常通勤工具的也大多是年轻的上班族。
当然除了人们的观念发展缓慢以外,该项技术自身的不足也需要被正视。首先由于其自身的结构特点,对于载客量的限制是比较严格的。
另外出于稳定性等诸多考量,悬挂式电车的速度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中,交通工具的速度也代表着被人们接受的程度。
因为悬在半空,无论是轨道的检修还是车辆的排险,如果在半路上发生故障,那么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修东西的人无法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这也是悬挂式电车的痛点之一。结语
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上的不足必将被一个个解决。可以设想当地球慢慢的变拥挤,地面交通状况日益恶化,“悬在半空中”的交通方式,必将以更加环保的姿态,拥有更广阔的发展未来。或许有一天人们能脱离轨道,发明出真正的低空运行电车。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