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案例
GuanHang &Machinery
对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312号委员(李大勇)提案的答复
吉林省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您在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动玉米深加工全链条发展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您提出的玉米深加工业发展滞后需要补短板、玉米就地加工需要加快实现、玉米秸秆加工产业要进一步发展等问题和建议针对性强、有深度、有思考。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省粮食事业的支持,对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心。省委省政府格外的重视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设玉米水稻、杂粮杂豆、生猪、肉牛肉羊、禽蛋、乳品等十大产业集群。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有关的政策措施,各部门密切配合,补短板、强弱项,全力发展玉米深加工、饲料加工、鲜食玉米加工等玉米产业,及肉牛、肉羊、生猪、肉鸡、蛋鸡、乳品等下游畜牧养殖产业,同时也制定了《吉林省秸秆综合利用“十四五”规划》,为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提供了方向和路径。
我省玉米年均产量保持在3000万吨左右。玉米深加工产业作为我省重要的战略性产业之一,自1987年启动建设国内最大的、最先进的生产企业黄龙食品工业公司以来,在国家和省内各项政策推动下,玉米深加工业迈入发展快车道。目前全省玉米深加工产业年加工能力达到1790万吨,位居全国第三位。拥有中粮、国投等大型央企,嘉吉等全球大粮商,梅花、新天龙等国内知名大企业,逐步形成了淀粉(糖醇)、玉米酒精、氨基酸、生物基新材料、综合利用等五大系列新产品。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稳定粮食种植和农民增收,起到了“蓄水池”和“稳定器”的及其重要的作用。2022年全省玉米深加工产业累计加工玉米885.2万吨,实现产值302.3亿元,占全省食品产业产值的20.8%,是全省食品产业的支柱。
1.坚持规划引领。在《吉林省食品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研究提出“延伸玉米淀粉深加工、丰富发酵酒精、强化玉米终端食品、推动玉米副产品及玉米保健食品”等四条产业链,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制定《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方案》,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后印发,进一步提出“着力发展玉米淀粉糖醇、氨基酸、发酵酒精、生物基新材料和综合加工五大产业链”。
2.聚焦产业集群发展。在嘉吉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立足松原市玉米深加工产业基础,2022年编制了《松原市玉米深加工产业园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规划》,指导当地努力将嘉吉产业园区打造成为全国示范性的玉米深加工产业园。
3.推动产业稳定运行。疫情期间,坚持“一企一策”的原则,指导玉米深加工企业制定复工复产方案,建立“一对一”协调调度机制,及时掌握企业复工复产和生产运作情况,给予防疫物资支持。积极推动长春大成恢复生产,2022年12月15日,长春大成德惠园区在停产3年后正式复工复产。
4.大力推动项目建设。吉林梅花年加工300万吨玉米、嘉吉生化年加工200万吨玉米、吉林嘉奥4万吨赤藓糖醇一期2万吨、吉林百奥年产5万吨海藻糖等一批玉米深加工项目建成投产;嘉吉生化食品安全与技术研发中心项目、吉林梅花年产2万吨黄原胶等项目进展顺利。延伸了产业链条,促进就地加工转化。
5.支持服务企业未来的发展。充分的发挥省级工业与信息化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专项资金作用,给予吉林奥谷年产5万吨海藻糖项目资金支持。积极引导玉米深加工公司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2022年认定中粮生化吉林公司、吉林奥谷、吉林旭鑫油脂等3户企业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全省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380家,其中年转化玉米1万吨以上规模的饲料加工企业69家,年加工饲料能力750万吨。2022年全省饲料总产量577万吨,同比增长3%,饲料总产值194亿元,同比增长3%。其中,配合饲料495万吨,浓缩饲料73万吨,预混合饲料9万吨。约转化消耗玉米量为626万吨。猪饲料262万吨,同比增长2.8%;蛋禽饲料73万吨,同比下降18.6%;肉禽饲料173万吨,同比增长11.7%;水产饲料0.5万吨,同比下降7.3%;反刍动物饲料57万吨,同比增长7.0%;其他饲料4万吨,同比下降18.4%。宠物饲料为0。
2022年,我省饲料工业发展步伐加快,省畜牧局在全方面推进饲料工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同时,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鼓励饲料企业在生产加工、产品营销售卖、服务客户等方面与互联网深层次地融合,推动产品个性化定制式一站服务。
3.大力发展“厂场对接”的直接销售,加快推广散装运输、料仓储存、自动饲喂的饲料投送方式。
4.强化科技支撑,搭建企研合作平台,支持饲料企业建立研发技术机构和试验基地,鼓励支持企业设立科学技术创新基金,加大创新投入。
5.健全和完善饲料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建立实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企业黑名单制度,确保行业不发生系统性重大质量安全事件。
我省实施“秸秆变肉”工程,启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建设承载粮食及副产物转化增值的畜牧大产业,打造全国“大肉库”,制定出台了《吉林省“秸秆变肉”工程实施方案》《吉林省做大做强肉牛产业十条政策措施》和《关于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组建成立了省长任组长的“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领导小组,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坚定不移把“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打造成现代农业标志性工程,全力以赴推动肉牛产业高水平发展各项任务和政策落地见效。自工程实施以来,全省肉牛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肉牛养殖业增速“领跑全国”。2022年,全省肉牛饲养量达到652.6万头,同比增长12.4%,增速位居东北三省第一,分别高出辽宁和黑龙江10.7和9.6个百分点,位居全国前列。
1.肉牛大项目建设提档升级。全省有千头以上肉牛产业化大项目209个,比工程实施前新增175个,增长5.1倍;万头以上牛场21个,比工程实施前新增17个,增长4.3倍。其中:竣工项目62个,肉牛饲养量19万头;在建项目107个,边建边养牛4.74万头;谋划项目40个,设计饲养能力59.38万头;新建肉牛屠宰加工项目11个,新增产能103.5万头。全省通过国家审核入库肉牛专项债项目47个,资金需求209.93亿元,其中开工建设项目29个,发行债券77.91亿元,利用债券资金51.79亿元,占66.5%。
2.肉牛产业集约化水平显著提升。同步启动中东西三大肉牛产业集群建设,19个县(市、区)共谋划项目32个,其中开工建设10个,完成投资3.6亿元。全省肉牛存栏500头以上的养殖大村达到2238个。在“吉牛云”大数据平台备案的肉牛养殖场(户)由2021年7月的29.06万户增加到33.1万户。全省肉牛集群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000亿元,同比增长7.6%。
3.肉牛良种繁育水平全国领先。筹划组建了吉林省肉牛种业创新中心和延边黄牛种业创新中心。全省国家级种公牛站5个,年产冻精1075.6万剂,销售冻精918.78万剂,同比分别增长28.3%和14.6%,位居全国前列。国家级肉牛核心育种场4个。3家企业入选“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占全国7家企业的42.9%,位居全国第一。
4.融资机制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省肉牛贷款余额达到245.45亿元,同比增长100.4%。其中活体抵押贷款累放金额65.24亿元,同比增长196%。全省肉牛政策性保险在保牛只115.77万头,同比增长56.34%。保险覆盖面达到29.56%,同比提高13.56个百分点。“政银保担”联动支牧联盟被评为全国金融支农实践“十大典型案例”。
5.“吉牛”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印发了《“吉牛”餐食品牌与业态创新实施方案》,培育品牌15个,其中获得省级以上认定11个。皓月品牌专卖店在全国达到7000家以上,“两岁半吉牛肉铺”5家已开业;“兄弟牛人”品牌鲜牛肉营销板块,年屠宰肉牛4000头左右;餐食新业态项目加快布局,东巴人新型城市央厨供应链产业园项目即将启动,成为引领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被国家相关部门评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优秀项目。
2022年末,全省肉类总产量达到289.5万吨,同比增长6%,包括猪肉150.1万吨、牛肉44.3万吨、羊肉8.3万吨、禽肉80.5万吨,分别同比增长5.4%、8.5%、9%、2.4%。全省猪、牛、羊、禽屠宰公司数分别为203、84、85、65家;设计屠宰能力分别为3591.5万头、223.29万头、543.83万只、58088.2万羽;屠宰量分别为552.38万头、46.73万头、93.91万只、30830.66万羽。
1.生猪项目。共谋划建设生猪产业化大项目10个,年度规划总投资8.23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7.8亿元,项目资金兑现率达到94.74%。中粮家佳康屠宰项目正式投产,实际屠宰生猪48.5万头,预计全年屠宰生猪62万头以上,实现产值10亿元,在东北三省9个城布局生猪产品专营、直营店84家。通榆牧原400万头生猪屠宰项目已正式投入生产。全省备案生猪规模养殖场(小区)达到3214个(国家要求的任务是2600个)。牧原、中粮、大北农等10家大企业存栏生猪259.33万头,同比增长3.46%;出栏生猪424.5万头,同比增长35.12%。
2.肉羊项目。全省重点推进长岭县秋林集团100万只肉羊加工和10万只肉羊养殖项目建设,已完成投资8800万元,加工车间、冷库、羊舍已全部完工。四平双辽普石图羊业有限公司20万只肉羊屠宰加工、12000只基础母羊养殖项目,完成投资4800万元,建成羊舍11栋、屠宰车间1栋;通榆县亨通牧业有限公司100万只肉羊养殖屠宰加工肉羊养殖一体化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200万元,屠宰加工车间、种羊繁育舍及配套设施基本建成;延边韩贞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一体化绿色可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5500万元,建成6栋标准化双连体圈舍;乾华肉用美利奴羊新品种选育与扩繁项目已完成投资1800万元,已建成3栋羊舍、饲料加工车间和青贮池等;乾安县肉羊养殖退户入区项目已完成投资12亿元,建成108个标准化养殖小区,目前已有3078个肉羊养殖户完成退户入区。以上6个肉羊项目已完成投资14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新增肉羊产能20万只以上。
3.禽类项目。2022年谋划推进的德大肉鸡全产业链建设项目等14个禽蛋产业建设项目,现已开工建设12个,已完成投资4.49亿元,占计划投资总额度的11%,新增存栏0.1亿只,新增出栏0.18亿只,实现产值3.12亿元。德大公司现已建成国家禽肉加工研发技术分中心和吉林省肉鸡产业科技研发中心。德大、德翔、禾丰、耘垦4个肉鸡屠宰加工公司,肉鸡年屠宰加工能力已达到2亿只,新增0.6亿只。
近年来,吉林省加大力度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制定《吉林省秸秆综合利用“十四五”规划》,指导各地谋划储备秸秆原料化利用项目,安排中央预算内资金1000万元支持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园建设项目。2022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达到82%。
(一)发展秸秆制取乙醇与生物柴油项目。深化秸秆乙醇与生物柴油项目的技术探讨研究,在秸秆预处理与成分分离技术、秸秆水解酶本地发酵生产、秸秆5碳糖、6碳糖充分的利用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追赶国际领先水平。引入社会资本实施秸秆制取乙醇与生物柴油项目,提升秸秆利用附加值,培育农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和品牌,实现秸秆利用产业化发展。
(二)发展生物天然气项目。以村为单元,以秸秆、农林废弃物等为主要的组成原材料,推广适宜东北地区利用厌氧发酵原理制取生物天然气的技术,为农户提供炊事用能,逐步形成政府扶持、企业主体、多元投资的联动机制。
(三)发展秸秆制取包装材料及轻质板材项目。支持造纸企业通过技术和设备升级改造,拓展发展秸秆造纸。扶持有条件的地区合理建设秸秆造纸厂,积极地推进秸秆造纸业发展。扶持现有秸秆板材生产企业技术升级改造,鼓励适度发展秸秆新型板材加工产业。
(四)发展秸秆生物炭项目。支持新能源公司通过技术和设备升级改造,拓展发展秸秆生物炭工业,扶持有条件地区合理开办秸秆生物炭厂。支持以秸秆为核心的生物炭吸附剂研发技术,鼓励探索秸秆生物炭炼制过程相关副产物包括秸秆焦油、秸秆木醋液等工艺的开发。
针对您的建议,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十大产业集群的工作部署,继续发挥自然禀赋资源优势,着力推进玉米深加工技术创新,延链补链强链,做强做大淀粉糖醇、氨基酸、发酵酒精、生物基材料、综合加工等五大产业链。紧紧围绕千万头肉牛工程,推广使用低蛋白质、低能量、高利用率饲料,做好玉米、豆粕减量替代,促进畜牧业经济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畜牧养殖业全面盈利,畜产品加工业扩能升级,安全监管能力慢慢地加强,畜牧业生产方式加速转型。推进畜禽粪污还田利用和有机肥使用,改善玉米营养品质,打造吉林绿色、优质、安全农产品品牌。推动“三链协同”“五优联动”,完善产业体系和产业链条,推动吉林玉米产业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高层次发展,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一)延伸加工产业链条。着力延链补链强链,促进玉米就地加工转化。鼓励企业围绕玉米淀粉、变性淀粉、淀粉糖、食品添加剂四个方向延伸淀粉糖醇产业链,围绕食用酒精、燃料乙醇、延伸应用领域三个方向丰富发酵酒精产业链,围绕聚乳酸、生物基聚碳酸酯、植物基乙二醇三个方向积极推动生物基材料发展,加快玉米秸秆、玉米芯、玉米须等副产品综合利用。
(二)快速推进项目建设。推动吉林梅花2万吨黄原胶、吉林嘉奥公司年产4万吨赤藓糖醇二期项目尽快建成投产;推动吉林协联30万吨柠檬酸一期15万吨、中粮榆树3万吨丙交酯、牧原400万头生猪、中粮300万头生猪、正大100万头生猪、德翔肉鸡、金翼蛋鸡、飞鹤乳业、佐丹力健康产业园等粮食全产业链项目加速建设。
(三)推进饲料粮减量替代。制定《关于饲料粮减量替代实施方案》,聚合科研机构+专业饲料公司+养殖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智慧,构建多元化饲料配方体系,减少饲料用粮,提高替代资源饲用比例,推进饲料粮减量替代工作。
(四)完善畜牧养殖政策措施。完善畜牧养殖产业信贷服务、政策性保险服务、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强技术培养和训练提升科学饲养水平、加强动物防疫和基层兽医服务体系建设。引领全省肉牛、肉羊、生猪、肉鸡、蛋鸡等产业扩量、提质、增效、转型,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
(五)提升安全监管能力。实施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加大防控工作力度,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健全疫病防控和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全面落实程序化免疫,规范养殖档案,强化生物安全管理。强化结核病、布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净化。深入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加大牛羊追溯系统的推广应用力度。加强对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使用监管,规范从业主体的生产运营行为,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加强乳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着力提升基层监管水平。加大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发布力度,提高监管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六)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以项目为载体和工作抓手,围绕秸秆新型建材,秸秆制浆造纸、秸秆炭基肥等利用方向,谋划符合国家产业扶持方向、适合地方发展需求的秸秆原料化利用项目,对合乎条件的项目积极向国家申报,争取政策资金支持。
再次感谢您对玉米产业的关注与支持,并希望您继续对我省粮食事业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