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案例

GuanHang &Machinery

感恩·奋进④丨“供应链”→“共赢链”!

日期: 2024-06-09 16:30:25 来源: M6米乐app最新版下载 阅读: 1

  最大钻孔直径7.5米,最大钻孔深度190米,平均十天完成一根桩。近日,全球最大吨位旋挖钻机——徐工XR1600E率先完成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主墩8根6.3米超大直径钻孔任务。

  西堠门公铁大桥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公铁两用大桥,建设中面临的技术挑战远超国内已建或在建桥梁工程。现场施工数据反馈,徐工设备效率领先近15%,率先完成项目部分配任务。

  作为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前三强,徐工坚定围绕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国际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依托自主创新实力和产品技术沉淀,打造世界产业集群,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速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走向世界。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列为明年工作任务之首。智能化转型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必由之路,深耕机械工程行业数十年的徐工,转型决心更大。

  “智改数转网联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引擎,是创新商业模式的有效抓手,是实现企业高水平发展的战略选择。”徐工集团、徐工机械董事长、党委书记杨东升说。

  成功研制新中国第一台汽车起重机和压路机,连续34年位居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来自传统制造业的徐工并不传统,企业80年的历史是创新变革的历史。

  11月28日,辽宁营口,徐工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吨位轮式起重机——徐工XCA3000将重25吨、长95米的风机叶片精准对接风机轮毂,安装到位

  为稳固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底盘”,徐工构建“1+6+N”技术创新体系,建成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攻克了一系列行业技术难题。

  不断攻坚克难的背后是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徐工机械三季度财报显示,2023年1-9月,徐工研发费用提升到29.21亿元,占总营收比重4.08%。截至2023年6月,徐工累计有效授权专利10000多件;累计制修订并发布实施国际标准5项、国家及行业标准260余项;徐工国家级技术中心以综合得分92.4分位列全国第36名、工程机械行业首位。

  目前,徐工拥有国家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示范工厂揭榜单位2家,建成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能力成熟度四级工厂2家、三级工厂6家,对标成熟度五级要求加快建设。2023年上半年,徐工启动2家智慧产业园建设,推进30余条智能产线升级改造。

  徐工装载机械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内,每25分钟就有1台新能源装载机装配下线。

  “一台新能源装载机每年平均上班时间3000小时,可减少32.3吨碳排放和118.35吨二氧化碳排放。”徐工集团新能源产品研究所所长瞿跟利说,“每小时电费相比油费可节省100元,8年全生命周期可为企业节省本金150万元。”

  产业用能绿色化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前提。“双碳”战略下,徐工聚力攻关绿色低碳核心技术与装备,深入挖掘光伏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应用潜力,有序推进用能结构低碳转型。

  2022年,徐工不断拓展新能源电动化产品型谱,新能源工程机械覆盖九大门类300多个型号,全年收入增长135%;新能源重卡出售的收益增长352%,持续领跑行业。

  截至12月,已有近百台徐工无人驾驶水平运输车(简称ART)在天津港服役,综合使用成本可节约30%以上

  今年5月,总投资约10亿元、占地面积200亩的动力电池PACK产线月,徐工首台动力电池下线,标志着企业在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域已具备产品研制、批量生产、稳定交付的产业能力,是徐工绿色化转型的重要结构性调整之一。

  “得分779分,超过750分合格线,祝贺你们通过徐工的新供应商准入现场审核。”浙江宁波善研液压有限公司是液压阀锁候选供应商,经过11个模块、87个项目现场逐项打分后,成功入选徐工新供应商。

  “绿色指标”是供应商准入考察中权重极高的一部分。徐工设置绿色准入门槛和绿色采购标准,倒逼链上企业绿色生产。每年近200家企业申请成为徐工新供应商,通过率不到20%。

  通过绿色引领、绿色采购,徐工不断推进供应链绿色管理,通过把稳供应商准入关、将绿色指标纳入考核体系等方式,带动链上企业全生命周期开展绿色工艺及绿色精益制造,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产业发展基础坚实,但部分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需完善、韧性产业链供应链支撑。

  作为江苏制造业“排头兵”,徐工肩负“链”动配套企业和推动“江苏率先实现经济好转”的重任,依托自身优势补齐上游,发展材料、高端零部件制造业;做大中游主机产业;拓展下游,发展后市场服务,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

  目前,徐工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带动江苏省1000余家、全球4000余家上下游企业,走出一条“传统支柱产业+战略新兴起的产业+核心零部件产业创新发展”的道路,打造齐全完备的工程机械综合产业链。

  杨东升表示,徐工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全球化发展的缩影。作为充分竞争的行业,该领域经过近40年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艰难曲折但硕果累累的国际化之路。

  目前,徐工已从最初贸易出口的“走出去”阶段,进入深耕本地化的“走进去”阶段,并加速向“走上去”阶段迈进,形成产品出口、海外建厂、跨国并购和全球协同研发“四位一体”的国际化发展模式。

  2023年上半年,徐工国际化收入209亿元,同比增长33.5%,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40.75%,比上年度提高11.08%,多数区域和多数产品实现高速增长。

  “抱团出海”是徐工国际化的秘密武器。杨东升曾在采访中表示,徐工一直把国际化作为发展主战略,过去到海外建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及各大区的销售服务部门单打独斗,现在联合供应链上游企业抱团出海,在海外形成了产业竞争优势。

  在2023年度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中,徐工持续领跑中国企业,是名副其实的金字塔“塔尖企业”。经过八十年先进制造经验沉淀,徐工已成为工程机械产业链“链主”,在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的过程中,“链”上创新发展,“链”上合作共赢,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贡献“徐工力量”。

 
M6米乐app最新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