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一年“玩”出500万!看他是怎么做到的……
一个葫芦能卖上十几万?在济南章丘,马友谊就凭着一手雕刻的好手艺,将小小的葫芦卖出了匪夷所思的大价钱。雕刻上各种形态图案的葫芦近几年远销海内外,马友谊将小葫芦做成了一年产值500万的大产业,坐实了自己“葫芦大王”的称号。不光自己致富,马友谊还广收门徒,在全国招收了73个“徒弟”,积极吸纳残疾人就业,通过手工艺扶贫助残,还将葫芦雕刻的技艺发扬光大。
走进友谊葫芦非遗文化产业园,就进入了一个葫芦的世界。院里摆的、墙上挂的、房顶吊的……全都是各种形态的葫芦。在产业园里,还有一个葫芦博物馆,博物馆里,展架上更是摆满了形态各异的葫芦,与展厅外原生态的葫芦不同,这里的葫芦,全都是手工雕刻的艺术品。
神话故事、花鸟虫鱼、山水风景……有了雕刻技艺的加持,小小的葫芦一下就身价倍涨,成了炽手可热的收藏品。
“这幅《村医图》是宋代画家李唐的作品,是一副风俗人物图,描述的就是当年走方郎中为村民 看病的情形,反映的主要是当时的民风民俗。”在展馆中,马友谊目前最满意的作品就是这幅 刻在瓢葫芦上的《村医图》。虽然只是在一个葫芦上,但《村医图》原作品中那种人物夸张的形象和神态,在马友谊的处理下,依然非常生动。这个葫芦雕刻作品,目前的市场售价已达到了6 万元。“单这一个瓢葫芦,肯定没多少钱。”对于被赋予了艺术性的葫芦作品,马友谊认为并不能用葫芦原本的价格去衡量。
在这间面积达400多平的葫芦博物馆里,有一半以上的作品都出自马友谊之手。马友谊和葫芦的渊源,要往上数好几辈。
“我爷爷、老爷爷他们就开始玩葫芦了,那时候主要是农闲的时候做蝈蝈葫芦拿去卖贴补家用。”马友谊称,自己受到爷爷以及父辈们的影响,小时候就开始跟着玩葫芦,慢慢就开始研究雕刻葫芦的技法,并逐渐爱上了在葫芦上刻刻画画。2002年,马友谊和爱人李霞包下了家附近的半亩地开始种葫芦,开始试着在英雄山文化市场等地售卖葫芦作品,2006年,两人又租下了两亩多地 ,并从当时工作的乡镇卫生院双双辞职,开始一门心思研究葫芦。
2006年,央视《致富经》采访马友谊的栏目播出后,马友谊不光知名度大增,纷至沓来的全国订单也让原本只打算靠着葫芦多赚点钱养家糊口的他有了其他的想法。同一年,因为葫芦卖得好, 原本生活不富裕的两口子还开上了十几万的小轿车。
2012年,马友谊一家又开辟了30多亩的葫芦地,还成立了合作社,形成了完整的葫芦工艺品产销体系。2017年,马友谊又成立了济南友谊葫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不断的提高葫芦工艺品的知名度 。去年一年,公司的产值就达到了500万,马友谊成了名副其实的“葫芦大王”。
每天早晨送完孩子、照顾好生病的公公,骑电动车8分钟,马桂芬才到公司上班,主要负责一些简单葫芦工艺品的制作。为了方便她照顾孩子,马友谊还给她特批了“周末双休”的福利。这样一个月下来,马桂芬也能拿到2000元左右的工资。
像马桂芬这样,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外出打工的残疾员工,马友谊公司共有20个。“都是附近村庄的村民,可以过来做点简单的葫芦工艺品或者帮着种种、洗洗葫芦。”马友谊称,目前公司共有 29名员工,身体有残疾的就有20个。不方便上班的,还可以在家中自行加工一些简单的葫芦工艺品,平均每月可以拿到两千多,少数技艺精湛的可以拿到4000多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现在的葫芦博物馆展厅里,很大一部分葫芦作品都是由残疾人制作完成的。帮扶残疾人就业这条路,马友谊从2007年就开始了。2007年,马友谊因为一手雕刻葫 芦的好手艺已经小有名气,慕名而来的学艺者也是络绎不绝。马友谊招收的第一个徒弟——来自河北的小李,就是一名残疾人。
“他们虽然身体有残疾,但是学起手艺来非常刻苦。”小李跟随马友谊学习了三年葫芦雕刻的技艺,便回老家开起了自己的葫芦工作室,日子过得有声有色。随后,马友谊又陆陆续续招收了多名身体有残疾的徒弟。
来自山西的“玻璃娃娃”姐妹陈蓓和陈蕾现在在当地也已经小有名气,他们也算是马友谊最早一批带的徒弟,俩姊妹当初从山西来的时候,既没有积蓄也没有美术功底,学成回家后,两人不但可以自力更生,姐姐还在当地买上了楼房。
从2007年开始收徒弟至今,马友谊在全国已经招收了73名徒弟,在招收徒弟中,马友谊也会第一先考虑残疾和家庭贫困者。
章丘区垛庄镇十八盘村村民黄允强,是带给马友谊触动最大的一名徒弟。2005年,黄允强因意外导致高位截瘫,2017年,自己跟着马友谊开始有效学习葫芦雕刻的技艺,现在不光成立了自己的葫芦雕刻室,还成为了章丘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因为高位截瘫,你看着他是坐着的,其实在雕刻的时候他是站着的。”马友谊称,在年初跟黄允强一起合作作品时,黄允强一直刻到凌晨1点多,躯干处的肉都已经磨破了。在帮扶这些残疾人掌握技艺脱贫致富的同时,马友谊也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老手艺传承人能吃苦、有耐心的坚韧品质。
章丘传统葫芦雕刻技艺历来已久,产生于章丘因种植葫芦而形成的葫芦文化语境。据清道光13年 《章丘县志》记载可知,最晚至清道光年间,章丘地区已经普遍种植葫芦,葫芦成为当地主要自然物产。
当时,“北方各处皆养蝈蝈”,葫芦因“体轻、性温、质松”成为制作虫具的首选材质,雕刻葫芦亦成为“贮而怀之”的主流趋向,也催生出以葫芦雕刻为生的民间艺人群体。
21世纪以来,传统葫芦雕刻技艺日臻繁荣,以马友谊、黄允强为代表的第五代、第六代传承人改造发明了针刀并用、彩刻、雕烙刻三结合等技法,培养了大批传承人。2015年,章丘传统葫芦雕刻技艺被列入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作为该项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马友谊有话说。“我们根本就没有想那么多,只想着把这门手艺好好地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到章丘的葫芦文化。”让马友谊欣喜的是,他带的这些徒弟中,很多都成为了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传统的这种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中,他让传统的葫芦雕刻技艺走得更深远。
最近,马友谊把所有的精力又都扑在了打造葫芦文化产业园上。在一楼葫芦博物馆的基础上,又在二楼打造了一个葫芦精品馆,马友谊忙着为馆里的每个葫芦作品打造一张独有的“身份证”, 也在忙着搜集和编辑一些有关葫芦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的文字材料,他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葫芦不光是人们简单认为的“不就是一个葫芦吗”。
在已经开放的葫芦博物馆,至今已经有近20几万人一起来参观学习过。马友谊和爱人李霞业余也会担任“讲解员”。李霞和记者说,就在采访的前一天,还有一位60多岁的老人专门跑到葫芦博物馆,拉着自己要学习葫芦雕刻技艺,她想着自己过两天有空了就去一趟老人家,给老人再带上一套雕刻工具。“只要有人对这个感兴趣,我们都可以不要钱教。”
对于自己的两个孩子,李霞和马友谊认为,作为手艺的传承者,不管以后两人会从事什么职业,但是雕刻葫芦的技法,两人都必须要学会,这是老手艺的一种传承,也是文化的一种延续。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内容整理自“齐鲁壹点”,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犯,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山东发布省属事业单位转为企业通知,网友猜测:效益好的单位收入或许会涨!
与中坚力量共成长,2024建信信托艺术大奖评委会特别奖获奖艺术家凌海鹏
2024年Q2 iPad出货量增长了18.2% 但在中国无法复制同样的成功
AMD R9 9900X首次亮相PassMark:12 核 24 线 GHz
海尔洗地机小白 A3 上架:支持 180° 平躺、70℃浸泡洗,2299 元
与中坚力量共成长,2024建信信托艺术大奖评委会特别奖获奖艺术家凌海鹏